本文约3493个字,阅读约需7分钟
作者:清能互联 咨询部
上篇阐述了电力金融市场的概况与发展趋势,本篇将进一步展开市场的风险图谱,系统解析其核心交易品种。电力期货、期权等工具如何平抑短期市场波动,为交易主体保驾护航?在新能源重塑电力格局的背景下,这些金融产品如何迭代创新,以响应日益复杂的风险管理需求?下面将为读者一一揭晓。
一、主要的交易品种
目前,澳大利亚场外交易的主要品种包括掉期合约(即差价合约)、掉期期权、价格上限合约、领式期权和亚式期权。
图1 场外交易主要品种
其中,掉期合约最为常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对冲工具,与国内进行差价结算的电力双边合约非常相似。其核心作用并非进行电力的物理交割,而是允许交易双方锁定一个固定价格,并与未来的现货市场价进行差价结算,以此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实现成本或收益的稳定。
鉴于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是澳洲电力金融产品的主要交易平台,这里重点介绍该平台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基荷期货、峰荷期货、价格上限期货合约、掉期期权、条式期权和平均价格期权。按照时间跨度,可以划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含自然年度和财政年度)。
(1)期货主要交易规则
注:特定区域包括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和南澳大利亚州,不包括塔斯马尼亚州。季度价格上限期货的结算价格计算略有不同,等于合约期内基荷时段每5分钟现货价格超出300$部分的算数平均值。
(2)期权主要交易规则
(3)不同交易品种的适用场景
传统电力金融产品多针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难以适应可再生能源带来的供需和价格波动。对此,澳洲积极展开金融工具创新,开发了多样化的新能源风险对冲产品。
2020年,在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的资助下,Renewable Energy Hub(REH)启动了一项为期18个月的示范项目。该项目直面传统套期保值工具难以匹配风电、光伏等波动性电源风险管理需求的挑战,通过创新设计3种标准化产品,搭建交易平台连接买卖双方,为澳洲绿色能源项目开发商和承购商提供了更灵活、透明的风险对冲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交易壁垒,激活市场活力。
(反向)光伏曲线合约(Inverse Solar/Solar Shape Contracts)是澳洲首个针对光伏发电机组的出力特征“量身制定”的金融产品。
(1)光伏曲线掉期合约
光伏曲线掉期合约(Solar Shape Swap Contracts)是基于光伏发电的日内电量曲线设计。图2展示了该合约的电量分布,将1MW峰值功率对应的电量按照光伏发电规律分配至48个30分钟时段,实现对每个时段市场价格波动的捕捉。合约电量在每个时段按匹配的电量*(该时段区域参考现货价格-合约价格)进行独立结算。考虑到光伏发电具备季节变化,每个月采用的电量曲线形状分布各不相同。为提升合约的市场流动性,NEM所有区域均采用统一发电曲线。
图2 光伏曲线合约电量曲线
(资料来源:Contract Performance Report)
相比传统的平坦掉期合约,光伏曲线掉期合约更贴合太阳能发电的实际特性,能够有效对冲午间低价风险,更精准地管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锁定发电收益。此外,该合约标准化程度高,市场流动性强,操作简便,因而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
(2)反向光伏曲线掉期合约
反向光伏曲线掉期合约(Inverse Solar Shape Swap Contracts)与光伏曲线掉期合约互补,其合约电量曲线(图3)反映的是将光伏发电曲线(图2)平滑为基荷曲线所需的能量差值,帮助市场参与者对冲夜间或非光伏高峰时段电价波动的风险。通过两种合约组合,光伏发电商可以将光伏发电的波动性收入转化为全天平稳的基荷现金流。该合约的电量曲线会根据月份进行调整,且所有区域采用统一曲线。
图3 反向光伏曲线合约电量曲线
(资料来源:Contract Performance Report)
从市场反馈来看,(反向)光伏曲线掉期合约将有效促进更多太阳能发电项目落地,特别是帮助那些处于初创阶段、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的开发商和发电企业顺利参与市场交易。
超峰荷掉期合约(Super Peak Swap Contract)为日内和季节性极端高峰时段设计,有效覆盖了太阳能不足但用电需求旺盛的早晚高峰时段的价格波动风险。零售商通过购买该合约,能够锁定高峰时段的购电成本,规避现货市场高价冲击;具备调峰能力的发电商和储能运营商则可通过卖出合约锁定高峰收益,实现收益稳定。超峰荷合约为电力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工具,十分适应新能源高渗透、电价波动加剧的新市场环境。
2020年3月,REH推出超峰荷掉期合约。截至同年8月,REH共支持了35笔新合同交易,涉及9家交易对手,总装机容量达445兆瓦。市场参与程度远超预期,参与者普遍认为该合约有效填补了高波动时段风险管理的空白,提升了风险对冲能力。
虚拟储能互换合约(Virtual Storage Electricity Swap)是针对储能交易双方设计的金融合约,通过约定充、放电之间的价差,帮助储能运营商降低套利风险,同时为零售商提供灵活的负荷管理工具。
注:电能中性是指买入和卖出的电能量相等。
合约按覆盖时段分为短时合约(2小时)和长时合约(8小时)两种版本。结算采用“头尾法”来确定市场价差,按日计算。以短时合约为例,结算时合约卖方在当天价格最低的四个30分钟交易时段买入电能,在当天价格最高的四个30分钟交易时段卖出电能(这些时段不必连续)。卖方事先无法确定具体充放电时段,需灵活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但该方法确保每日结算时最大化捕捉套利价差。
REH通过创新设计三种标准化合约及配套数字交易平台,打造了从合约到平台的完整生态。该项目作为宝贵的“试验田”,为未来清洁能源金融产品走向规范化与规模化提供了重要范本,也为应对能源转型所催生的新型风险管理需求贡献了可行的参考方案。
除了REH设计的三种新型场外对冲合约,ASX也在积极适应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的市场变化。
能源结构转型导致用电时段分化趋势日益突出,“双峰”特征不断强化: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图5),截至2023年,早晨6点至8点出现用电高峰,随后在日间光伏出力充沛时段,负荷逐步回落,至傍晚16点后再次攀升,形成晚高峰。
图5 新南威尔士州电力运行需求(单位:兆瓦)
(资料来源:ASX Australian Peak Load Electricity Futures Contract Changes)
为应对新能源高渗透率下负荷结构的新变化,ASX于2025年6月30日首先推出新南威尔士州的早峰荷期货(Morning Peak Electricity Futures)和晚峰荷期货(Evening Peak Electricity Futures)。随后,ASX陆续推出昆士兰州、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的相关合约。
新合约拓展了原有的峰荷期货,其核心在于对峰荷时段进行了更精细的解构:将早高峰定义为6:00-9:00,晚高峰定义为16:00-21:00,并实行全周覆盖。这一革新性设计旨在匹配负荷曲线新特征,为市场引入时段化风险管理工具,显著提升对冲操作的精准度。
在以新能源为主导的市场新格局下,澳洲电力金融市场演进出丰富的风险管理方案,实现了对传统及新型价格风险的“精准狙击”,成为市场主体稳健经营的“金融减震器”。下一篇文章,我们将聚焦购电协议(PPA),深入解析它如何成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压舱石”,并揭示其在澳洲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